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 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 编辑:nelebdwb 点击: 时间:2025-07-26 08:44:21

(通讯员:彭2025年7月16日,为进一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工程中心副主任孙建文教授带领项目组研究骨干戴志诚、彭晛、粟柱、沈筱譞、万仟等,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专项研讨。本次交流会由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卢春明教授主持,围绕课题一智能教学情境下的学习认知机理研究展开深度对话旨在加强项目与课题单位之间的协同,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是实地感知前沿技术,深化研究认知上午9时,卢春明教授领着团队参观实验室,现场介绍了多模态脑电教学实验平台跨场景学习行为分析设备等先进设施详细讲解脑科学与教育领域的前沿成果,重点展示了课题一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方面的方法突破与应用创新。通过直观体验,项目研究骨干对课题一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形成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



二是聚焦学习认知机理,分享创新成果卢春明教授团队全面分享了课题一的研究进展博士生冯小丹从教育应用视角,汇报“快速皮层学习系统支持学生在真实课堂教学中建构知识”研究——该成果融合可穿戴脑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比“自学 + 讲授”混合教学模式(LH)和传统讲授模式(H - only),揭示了真实课堂下有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内隐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博士生张腾飞则从神经计算视角,汇报“交流不确定性的解析:基于同伴意图的计算推断”主题,深入分析学生在动态协作中如何生成对他人的预测及该预测对语言产生规划的影响机制。



三是碰撞学术思想火花,共探融合路径项目成员结合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与课题一深入结合的融合路径。例如,戴志诚教授结合课题五“智能教学平台构建与示范应用研究”,指出可将课题一的学习认知机理研究成果支撑小学科学教育场景,优化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学习认知与神经发展规律。此外,与会人员围绕脑电、近红外、核磁等技术在教学场景的应用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在实验设计、数据共享、理论构建等方面的合作思路。



此次交流会加强了项目与课题单位之间的协同,促进了研究思路的碰撞与融合,为项目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审读人:孙建文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