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智能教育大讲坛 | 胡小勇:智能时代,教师为未知而教

作者: 编辑:nelebdwb 点击: 时间:2020-09-08 10:16:11

(通讯员 王美怡 彭潇潼 审读人 王俊)9月6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科大讯飞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胡小勇教授应邀在线主讲第六期智能教育大讲坛——“智能时代,教师为未知而教”。

智能教育大讲坛是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创办的品牌学术活动。大讲坛依托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旨在针对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创新、教育场景智能感知与计算、多学科融合的学习认知机理/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增强的自适应教育系统、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评价、人工智能赋能的科学教育素养等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智能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

本期大讲坛由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学部副部长、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教授主持。学部及相关院系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胡小勇教授首先介绍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双重赋能教育产生的变革,系统总结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十大研究热点。他提出,未来已来,教师要与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同向进化,才能做不落伍于时代的好老师。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才能有效地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和学过程。

同时,他结合自身的长期研究和实践,重新定义了未来时代的教师——①春江水暖,做智能教育风向的观察者;②疑则有进,做智能教育问题的深思者;③充电蓄能,做智能教育知识的学习者;④知行合一,做智能教学行动的践行者;⑤伦理养成,做智能文化创新的引路人;⑥守正立德,培育智慧生存的时代新人。

学部师生就学术界、产业界对智能助教的认识以及智能助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研究和实践间的关系,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线下课堂中机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协同机制,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和新的信息鸿沟等问题与胡教授进行了交流研讨。